同是天后,她与王菲的命运却天差地别
如今似乎流行对那些因过去的创伤,导致生活陷入不幸的人投以指责:
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,都是你不想变好的借口。
今天要讲艾米·怀恩豪斯的故事,一个被原生家庭葬送的天才。
她曾被嘲讽为“毒后”,甚至被段子手称为当代的垃圾。
有人说她是爱情的俘虏,爱上渣男就一路走到黑,万劫不复。
而她曾一专封神,狂卖1600万张,二十多岁收获6座格莱美大奖,被阿黛尔视为偶像。
27岁的她却以3瓶威士忌,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。
艾米活着时被视为无药可救的疯子;死后所有人都说,是名气毁掉了歌坛天后。
直到纪录片《Amy》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,很多人才了解到艾米的真正死因。
我们都喜欢经历黑暗人生逆袭的女王故事,而困囿于过去的创伤难以自救,才更接近真实的人生。
爱唱歌的无名之辈
不管你是否听过艾米的故事,随意点开她的一首歌,都会被她极具风韵的复古嗓音和歌曲中的情思所感动。
报纸上留下的瘦骨嶙峋的影像之外,极少数人会记得那个天才少女也曾有过肉肉、鲜活的样子。
她面对外人会娇羞地遮住双脸,笑着说:“我看起来丑死了。”
就是这样一个爱吃棒棒糖的女孩,13岁便写出了一大堆爵士乐曲,她自己称之为“很私人很伤感的故事”。
Goodfella (feat. CountryellaBoi)音乐:voodoobeatz;CountryellaBoi - Goodfella (feat. CountryellaBoi) [Explicit]
索尼英国主席盖·蒙特第一次听到这些旋律,就感慨:“能写出这种歌词的人,通常都是有故事的人。”
相较于同龄人,艾米短短27岁的人生的确充满了某些幸运和更多的不幸。
艾米18个月大,刚刚学会叫爸爸,那个所谓的爸爸米切尔已经出轨了另一个女人,留给懵懂的艾米一句:“听妈妈的话。”
而不够强势的妈妈珍妮丝则对艾米一味惯着,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不字。
小艾米童年只有两个印象:始终缺席的父亲和逆来顺受的母亲。
在那些孤独叛逆的日子里,她执拗地记住了父母喜爱爵士乐,音乐成了她童年唯一多彩的记忆。
一直到9岁,那个名存实亡的冷清家庭,才以离婚散场。
艾米也开始彻底放飞,想穿啥穿啥,可以肆意地说脏话、文身、逃学,反正没人约束。
甚至向妈妈炫耀:“我有了一个很好的减肥办法,我想吃什么吃什么,然后全部吐出来……”
“我知道我像头猪,但我控制不住……”
13岁的时候,艾米开始在心理医生的劝解下吃药,她不知道自己患上了抑郁症,只觉得怪怪的。
打小就心思细腻的艾米因抑郁症和贪食症变得更加敏感,有无数想法在脑海中奔涌而出。
What Is It About Men音乐:Amy Winehouse - Amy (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)
伴随着吉他的旋律,那些伤感的个人情绪,都被艾米写成了一段段走心的曲子。
艾米和音乐的故事比大多数音乐人都要纯净,音乐对她而言,是心情抑郁的救赎,是儿时最亲密的伙伴。
小岛唱片的主席尼克·盖特菲尔德直白地说:“她年轻的身体里有个苍老的灵魂。”
后来,那些歌曲一发行,这个叫艾米·怀恩豪斯的无名之辈就收获了25万英镑(约合人民币200多万)的收入。
她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,可以整天肆无忌惮地大声放音乐,不被伦理、家庭、亲情束缚。
名气一天天骤增,但艾米似乎还是那个天真烂漫的13岁孩子,在镜头面前心直口快地表达着自己单纯的想法。
“那些排行榜上的所谓音乐,全都是水货,都是狗屎!”
“别人帮你写,你只负责张嘴唱,算什么本事?”
“我就是个普通人,但也有我自己的风格,完全不鸟公司安排的采访话术。”
看着那个浑身洋溢着才华的放浪少女,有人唏嘘,有人鼓掌,更多人则是疑惑:
难道天才都这样吗?如果18岁就这样光芒万丈,25岁的她会怎样呢?
2003年,即将大红大紫之前,面对记者的提问,19岁的艾米坦诚地说:
“我不觉得我能出名,我应该驾驭不住那么大的名声。”
多年后,一语成谶。
“我爱上了一个可以为其去死的人”
2004年,艾米接连获得全英创作音乐大奖和最佳当代歌曲奖。
但事实证明,成熟之前先成名,未必是一件好事。
很多人看到了她的名气,但被掩藏的抑郁和厌食背后具体的痛苦和绝望,没有人能真正了解。
在纵欲享乐之中,艾米在卡姆登酒吧遇到了那个终将把她推向地狱的男人——布莱克,并且迅速陷入癫狂。
“遇到布莱克,我才知道不去真正开心投入,永远不知道世界有多好。”
布莱克曾向艾米讲述自己不幸的童年:9岁时曾割腕自杀,几度自残,只是为了让离开家庭的父亲回来……
布莱克曾对艾米的好朋友说:“我和艾米很像,一个人只有经历过创伤,才能变成像我们这样的人。”
外人很难理解艾米对于布莱克的痴迷,或许是共通的儿时经历让他们共情,或许是弱者与弱者的互相取暖,或许仅仅是男方的精神PUA。
在艾米的视角中,她觉得遇到了一个真正懂自己的人。
自那之后,两个人就像双胞胎一样黏在一起,形影不离。
艾米向所有人炫耀:“我爱上了一个可以为其去死的人,我们当时很相爱,只是在一起就会上瘾。”
结果三个月后,身影全无的布莱克只留给她一条短信:“我不想离开我的前女友,我们最好还是做朋友吧。”
好友朱丽叶清醒地记得,被分手的艾米纠结在泥潭中无法自拔,她开始一蹶不振,酗酒、崩溃、沉沦,甚至睡了布莱克的朋友。
“我知道我彻底搞砸了,但我必须这么做,必须抓一个人出来灭了我对布莱克的念想!”
后来精神崩溃的艾米被好朋友轮番照顾,商讨去康复中心治疗。
艾米无力地说了一句:“如果我爸爸觉得我该去,我就会去。”
那个人人仰慕、被称为全英最具才华的爵士歌手,仍是个缺爱的小女孩。
从出生到老去,一个人的自我发展是终身的,会分为许多不同阶段,当前一个阶段没有顺利得到发展时,很难顺利地进入下一个阶段。
即便年龄上已成人,那些缺失的心理成长,迟早都会退行重新来过。
父母给予孩子的无条件的爱,能让人独立地行走于世,在遇到困难时依然有稳定的力量去解决。
艾米没有这种原初的爱和力量,所以她倾其所有,以近乎疯狂的方式执着于爱与被爱。
结果,那个消失了近20年的父亲,再一次出现在艾米的生活中,堂皇地说:“她很好,不需要去什么康复中心。”
在亲生父亲眼中,艾米精神崩溃了,不需要治疗,因为他急需她帮自己赚钱。
好友尼克回忆:“那个决定,让艾米失去了生命中一个很重要的机会,一次让专业人士帮助艾米成长坚强的机会。”
“没有什么能够阻碍我们在一起”
父亲重新回到了艾米的生命中,并且给她更换新的制作人——萨拉木,一个把全部心思放在带艾米跑演出的商人。
2006年的一段时间,艾米的确在慢慢变好,她可以好几个月不沾酒精,在本子上不停地写写画画。
“那段时间,我脑子里一堆破事,我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明白一些事。”
她心中疯狂、激烈的情绪不断碰撞,那首写给渣男布莱克的歌曲《Back To Black》,她仅仅用了1天时间就完成了所有旋律和歌词。
Back To Black音乐:Amy Winehouse - At The BBC
艺术家最好的作品往往是最心碎的记忆。
往往,从痛苦中抓取美好是件非常危险的事,她在录音期间不停地喝酒、大量进食、反复呕吐……
所有人都感觉艾米精神状态不对劲,但更多人期待她笔下汩汩流出的音符和曲调,充满着不可想象的商业价值。
果然,凭借一曲《Rehab》,2007年2月,艾米获得全英音乐奖,相当于英国音乐界的最高荣誉。
Rehab音乐:Amy Winehouse - At The BBC
一时间,所有的狗仔开始将闪光灯对准艾米,从未如此之大的名气和掌声,让内心脆弱的艾米应接不暇。
没有一个强大的内心,很容易被名利社会吞噬。
偏偏这个时候,布莱克又跑回来求复合,嚣张地向所有人宣布:
“没有什么能够阻碍我们在一起。”
2007年5月18日,布莱克一脸坏笑地面对镜头炫耀:“某个傻瓜宣布我们结为夫妻了。”
结果一个月后,这位丈夫就将艾米带入了另一个世界——毒品。
“我那时在吸,完全抹去了我的消极情绪,然后艾米和我一起试了,从那时起,我俩很快沉迷进去了。”
尽管习惯了放纵的艾米之前也接触过大麻,但那是她第一次尝试强效可卡因和海洛因。
2007年康沃尔郡的伊甸演唱会上,艾米一边演唱一边拍打自己脸部抽动的肌肉,整个人完全丧失了曾经的灵气。
事后采访,也只是恍惚地强调:“我不知道,我老公开心,我就很开心。”
亲情和爱情,已经成为艾米不得不背负名气前行的巨大负担。
因为她一直没有得到真挚的爱和照顾,而是被持续欺骗和利用,以致于她以为只有拿自己的健康、为人的意志来交换,自己才有被爱的机会。
她没有多余的力量在最应该探索自我的阶段发展自己的价值,甚至还连自我都没有。
没多久,好友朱丽叶再一次收到布莱克发来的短信:“你能过来吗?艾米吸毒过量了!”
几个小时后,跟随救护车的响声闻风而来的记者和狗仔清楚地记下了医生的话:
“这么多的毒品在吸她的血,如果她再抽过去一次,就会死!”
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,这些场景和对话就出现在了《太阳报》《镜报》《世界新闻报》的头版头条上。
她的家人、爱人,和商业资本没有区别,都同时扮演着嗜血的角色。
但一切还在往更黑色的方向发展。
“爱情快要了我的命”
名气和才华让缺爱的艾米重新收获了所谓的亲情和爱情,但周围的人却渴望从她的名利中吸血。
在经济公司原本的计划安排中,艾米应该立马去美国参加演出。
朱丽叶指望艾米最依赖的父亲能够保护脆弱的艾米,但这位父亲只是无奈地说:
“我能做什么,她要去演出的,她的行程已经定好了。”
望着病床上意识混沌的艾米,实在看不下去的朱丽叶偷走了她的护照,才让演出计划暂时搁置。
医生一直陪在艾米旁边,不停地测血,但布莱克还会偷偷溜进艾米的房间。
没一会儿,医生又在艾米的血液中检测到了海洛因……
一起沉沦,是布莱克死死抓紧艾米不放的法宝。
命运再一次稍微眷顾了艾米,布莱克因袭击酒吧房东和贿赂他人被捕入狱,艾米也渐渐在好友的陪伴下开始戒毒。
但狗仔依旧像吸血鬼一样曝光艾米的隐私,“毒后”艾米的故事在大西洋两岸流传。
以至于被格莱美提名时,主持人极尽讽刺地说:“谁又能把那个醉鬼叫醒,告诉她这个消息?”
2008年2月,艾米凭借《Back To Black》斩获格莱美5大奖项,成为英国最荣耀的歌手。
因为自身原因,身在英国的艾米通过网络简短地表达了自己激动的心情。
“感谢我的爸爸妈妈,感谢还在监狱中的布莱克,感谢我的经纪人……”
她就像一个缺爱的小女孩,单纯地想用最好的荣誉维系住身边人的爱。
但悲剧仍在加剧,更高的荣誉带来了更多的狗仔和摄像机,艾米走在街头的每一个表情,都会演变为媒体八卦口中新的故事:
BBC称她为生无可恋的疯子,“你们看到艾米这周在报纸上的样子了吗?她看起来像竞选海报上的落选老马。”
几近失控的艾米在密密麻麻的巡演中再次沉溺于酒精,舞台上的艾米瘦骨嶙峋,边喝酒边演唱,将坏情绪随意泼洒在观众面前,渐趋崩溃的边缘。
她像个不停工作的钟摆,一边是想要休息的自己,一边是要供养所爱的人渴求的物质消费,“感觉自己快要被撕碎了”。
监狱中的布莱克在报纸上看到艾米和男人同行的照片,出狱后直接向法院以通奸之名申请离婚。
布莱克的原话是:“去